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6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长制"全面实施以来,我国河流管理与保护成效显著。"河长制"确认各级河长在河流管理保护中的职责,通过对河长每年工作履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实施严格追责等措施,促进了我国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的改善并向长久保持。在实践中,我国"河长制"面临着本质偏离、考核异化、多元共治欠缺的困境,使得河流治理容易出现短期、反弹等现象,影响了"河长制"的实效。为此必须通过明晰各级河长的责任,确保以责任驱动"河长制"工作;建立多层面的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多元共治,弱化对行政权力的依赖来优化"河长制"制度,保障"河长制"的长效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Book Reviews     
Book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Robert Barros, Constitutionalism and Dictatorship: Pinochet, the Junta and the 1980 Constitution
Barry Ames, The Deadlock of Democracy in Brazil
Christina Biebesheimer and Francisco Mejia (eds), Justice beyond our borders: judicial reforms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Jacobo Timerman, Prisoner without a Name, Cell without a Number
Rafael Hernández and John H. Coatsworth, Culturas Encontradas: Cuba y los Estados Unidos
Terence N. D'Altroy, The Incas
Anibal González, Killer Books: Writing, Violence and Ethics in Modern Spanish American Narrative
Efrain Kristal, Invisible Work: Borges and Translation
Beatriz Sarlo, Scenes from Postmodern Life  相似文献   
3.
万晔 《思想战线》2003,29(5):68-72
新时代要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必须走政府管理、宏观调控、投资多元、工程运行良好之路,既治理自然灾害、恢复重建良性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物生产量,又使治理区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水土保持产业,促进区域经济随市场情况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让水土保持在持续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使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系统有机协调和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杰进  诺馥思 《外交评论》2020,(3):45-68,I0002,I0003
为什么在湄公河流域已经存在数十个国际合作机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澜湄合作(LMC)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湄公河流域大国国际制度主导权竞争的宏观背景因素,而较少关注澜湄合作机制的新制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即澜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究竟"新在何处"。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等既有国际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两大新的制度特征:一是议题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议题外,还增加了区域安全合作以及水资源合作等新议题;二是集中程度更高,与之前合作机制主要由"职能部门引领"以及"借用"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国际秘书处的做法不同,澜湄合作机制采取了"领导人引领、各部门参与"的机制运行模式,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国际秘书处。通过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的理论模型,本文考察了在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中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之间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并以此解释了澜湄合作新制度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来形成的江南文化以诗性精神为内核,由物质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审美文化资源构成,主要类型有古镇文化资源、农桑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都市文化资源、工业文化资源、运河文化资源、园林和戏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江南地区再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江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价值研究,探索其在城市化和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  相似文献   
6.
夜郎国是贵州历史上上承牂牁下启黔中的重要政权。商燕南飞、庄蹻西进、唐蒙出使夜郎,是认识夜郎国的重要环节。夜郎稻作文化、酒文化、竹文化、丹砂文化、桃源文化等博大精深,夜郎文化研究刚刚起步。夜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文化多元,既有底蕴深厚的古齐文化和薪火相传的革命文化,又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和神奇独特的生态文化,更有沿渤海湾,富有鱼盐之利的海洋文化,以及艰苦创业的石油文化,这些多元文化可以归纳为特色鲜明的四色文化。把积极打造“四色文化”作为黄河三角洲旅游开发的长远定位和目标,用文化的理念和目光推动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完善等,将会增强区域旅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Drawing on Alistair Fraser's concept of the ‘colonial present’, I show how private game farms are both conceptualised and deployed to maintain ideas of boundaries and belonging that sustain colonial ideals and identities. This article is loc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Mzinyathi River in KwaZulu-Natal, a river that has functioned as a boundary between various groups for almost two hundred years. The game farms located in this area conserve the idea of the river as a frontier space for ‘white’ South Africa and a boundary with ‘black’ South Africa, as well as entrenching their own boundaries through the imagination and realisation of an idealised space. I argue that the game farms safeguard and perpetuate a colonial present whilst obscuring opportunities for other ways of interpreting and using the space of the farm. Ultimately, how the game farms are now imagined and the way they operate is counterproductive to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rural landscape.  相似文献   
9.
大湄公河次地区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湄公河次地区(GMS)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及省区之间的地区性合作机制,是东南亚乃至东亚范围之内地区主义发展的一种表现。本文在简要介绍有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从国家和市场这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GMS的特点及其定位进行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GMS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国家和市场的作用及其互动,直接决定和制约着GMS的性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与民族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伴随不同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一般从政治、经济、战争、饥荒等角度加以解释,而环境因素的作用一直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以岷江上游多民族分布地区为例,分别论述岷江上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和民族迁移的历史,并由此探讨环境变迁与民族迁移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环境变迁对岷江上游地区民族迁入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干旱寒冷气候的变化迫使当地民族向气候适宜地区迁移,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候的突变引起的洪涝灾害以及资源缺乏等使农业生产力降低,从而促使社会动乱并导致民族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